文良纪志>网游小说>将门毓秀 > 第187章 思乡苦情
    怀袖放下杯盏,将木托盘放在旁侧的小桌上,蹲下身子收拾散落满地的奏折。

    怀袖将拾起的奏折重新整齐地放在康熙的书案上,见康熙面色仍微含怒样,含笑轻语:“万岁爷,喝口茶润润嗓子吧。”

    康熙暗叹了一口气,端起茶盏,轻轻虑了虑茶末,掀开来杯盖正要饮,见清亮的茶汤上漂浮着丝丝缕缕的玫红薄雾,如同浅浅的胭脂漂浮于杯盏之中,康熙不禁问道:“这是什么茶,怎么朕平日不曾见过?”

    怀袖解释道:“这并不是万岁爷御茶房的茶,是我趁着初夏,合欢花盛放时采了晾晒封存起来的,先前给老祖宗送去大半,留下少许。”

    康熙吸了吸鼻子,茶韵清香中缭绕着袅袅芬芳,不禁点头赞:“这味道很是清爽,这合欢花沏茶有何特殊的作用么?”

    “这合欢花中含有糖苷,据《本草经》中所载,合欢具有安五脏,和心志,悦颜色之功效,尤其此时正值夏秋更迭,四时交替正是虚火易升之时,此时用合欢茶饮,可稳心神,凝思绪,于神澄清明智甚是有益。”

    康熙闻听笑道:“这合欢花倒还正适合朕饮用。”

    话语落时,低垂着眉目注视茶盏中漂浮的轻软的合欢花,无奈地笑了笑,低声道:“朕何尝愿意与这些大臣们怄气?只是,朕这儿若不催促,到了下面就越发拖延的没了边际,朕可以等他们,可天下国事岂肯等朕呢?”说罢,伸手抚了抚着手边撂着的一道奏折,剑眉不自觉地又微微锁了起来。

    怀袖看见眼康熙手底下压着的那本奏折,心中蓦地一紧,口中急欲询问北疆的战事,但意识到此时此地不合时宜,随即迅速将心思悄然隐去。

    细细琢磨着康熙刚才说的那句话,怀袖思索片刻,笑道:“奴婢不懂万岁爷那些治国之道,亦不敢妄谈那些御人之术,只不过平日素喜摆花弄草,便对这些看似无情无性的东西留意的多些。”

    康熙漫饮着茶汁,细细听怀袖讲话,总觉得每次听她讲的,虽然不似书中的陈篇道理,却也很有几分意思,不觉听得入神。

    怀袖说道:“如同我们平日看着一棵树,从春雨初降,枝头萌生枝芽,再到嫩黄转为浓绿,不知觉已过数月,再由浓绿转为金黄,清风已凉,转眼一年之中已走过了三个季节,我们却从不曾有过一觉醒来便是由春至冬的经历。”

    康熙听着这些话,不觉眉心渐蹙,似是陷入了细腻的沉思中。

    怀袖看康熙似听得认真,浅语继续道:“其实,春夏秋冬是以一种绵密的姿态向前推进的,而我们等待一片树叶由绿变黄尚需更年的轮转,更何况是人呢?”

    康熙微眯着眼睫,沉静地点了点头,似是由刚才的话引申开去,想到了什么,伸手从旁边的一叠奏折中抽出一份来,在石砚中轻轻沾了沾朱砂御笔,笔杆在额角轻轻敲了几下,沉思片刻,便在那奏折的边沿刷刷点点批注起来。

    怀袖见康熙凝神专注于批复奏折,便放轻脚步,走至铜香炉前,撩开向内看了看,见那龙涎已几近燃灭,便用香灰蒙住,悄然退出了秋水阁。

    怀袖走出秋水阁时已近黄昏,经过玉带桥上,见夕阳斜辉脉脉洒在水面上,映着半湖青瑟半湖嫣红,一时看地痴住,便倚在桥栏杆上,凝望着悠悠湖水,多情黄昏。

    黄昏却是多情,然而,黄昏也确是无奈,想起李商隐在《代赠》中写道:留上黄昏**休,玉梯横绝月如钩。芭蕉不展丁香结,同向春风各自愁。

    然而诗中之人,即便是立尽斜阳,尚有芭蕉与丁香这两株植物相伴,尽管,芭蕉的阔叶紧紧地卷着,丁香空白节,细小的花苞裹成小小的节,它们尽管都没有绽放自己的美丽,却依然守候在孤独的诗人身旁,然而此时此刻的自己,连这样的解意植物都不曾遇见,可见孤寂可怜更甚。

    怀袖抬头,一行秋雁飞过天际,长空断雁,眼中不自觉又凝结出晶莹水雾。

    这是从北疆向南而去的雁吧?想必也是为躲避北方的多事之秋。

    刚才康熙压在手指下的奏折,牵扯搅扰着怀袖的思绪,想开口询问,又见身为皇上的他亦是眉头深锁,满腹忧患,不忍再为尚在病中的龙颜再凭添烦扰,只得强忍住。